首页 > 快讯 > 正文

环球播报:《张浚故居说张浚》

2023-04-30 21:26:57 来源:今日永州
05:55

他在南宋王朝曾经出将入相,他是历史上贬居永州最大的官…他为什么来到永州?他在永州做了些什么,让群众至今依然津津乐道。他故居门口这口紫岩仙井又有什么样的传奇故事?

老高扯本子,我们今天讲张浚在永州的故事。

这里是张浚故居。公元1137年张浚谪居永州时所建。据说,他当时筑草堂,名之“三省堂”。哪三省呢?“思吾之忠于君,孝于亲,修于己者,恐末至之也”。


(相关资料图)

而张浚来永州其中缘由就藏在“三省堂"这三个字中。

张浚,四川绵竹市人,字德远,世称紫岩先生。他24岁进士及第,文武双全,以后辅佐南宋高宗、孝宗两个皇帝,出将入相,是抗金灵魂人物,曾经统帅岳飞、韩世忠等名将,带兵大败过金兵,他爱国抗金的威名,时人多称“张都督”。

后面发生的“苗刘兵变”对张浚后来出将入相产生了重要影响。

公元1129年,当时禁军将领苗傅、刘正彦,因为不满宋高宗宠幸奸佞,发动兵变,要挟高宗退位。在金军大举南下、南宋王朝风雨飘零的危机关头,驻守平江的张浚,第一时间发出勤王号令,联合张俊、吕颐浩、韩世忠等将领大败判军,最终让王朝转危为安,此一战,张浚可以说是立下了赫赫战功。

33岁的他就成为了南宋执政官,年纪轻轻就成为了朝廷中流砥柱。

那他后面有为什么被贬永州呢?据说有两件事。

一是张浚年轻时候推荐了秦桧,结果秦桧却推动高宗议和,赵构此刻也己厌倦了战争,他算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,作为“主战派”的张浚自然受到了朝廷的压制。

第二件事与刘光世有关。同为“中兴四将”的刘光世,当时已是北宋镇守边关的一方将领。然而巧合的是,叛乱的刘正彦正是他推荐下担任军职。刘光世曾在“靖康之耻”后多次临阵脱逃,坐镇庐州时得知伪军逼近,他老毛病又犯了,竟然擅自渡过长江。张浚在战事论功行赏时提出罢免他。正好赵构有意恢复“以文制武”传统,直接拿他开刀。

此后,一直不忘北伐的张浚希望把刘光世的部队交由爱国将领岳飞统领,岳飞也想领兵拿下汴梁,恢复北宋的“江山”。但此时,害怕岳飞“拥兵自重”的高宗确另有想法,随着十二道金牌,岳飞因此而冤死,张浚也因此被贬永州。

其实张浚有很多次机会可以东山再起的,议和达成后,高宗也有意恢复他的官职,但他心中始终没忘“恢复中原”之志,他再一次向高宗建议北伐,数次上书请求备战,高宗龙颜不悦。答曰:“今复论兵,极为生事”。

达则兼济天下,穷则独善其身。在永州的十年。张浚在政治上可以说是十分失意的。

此后,张浚筑草堂,忠于君,孝于亲,修于己,时刻三省乎己。他的波澜壮阔的一生也给我们后来人留下了诸多的启示。

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口井,据说是明朝天启张皇后,也就是他的第十八世孙女。为了祭祖,在“三省堂”旧址修了一座行宫,取名“文昌宫”,又命族人在这里重修了水井,亲书“紫岩仙井"。这口井,一直到现代人们用上自来水以后,一直为当地人所用。

标签:

上一篇:全球时讯:撒丁岛旅游攻略_撒丁岛
下一篇:最后一页
相关阅读
猜你喜欢
精彩推送
社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