纯感觉性卒中是腔隙性脑梗死的一种表现,通常为丘脑受累导致。而本文中的两例患者则是由于内侧丘系局部受累,而出现了纯感觉性卒中。通过患者病灶的解剖示意图,一起来复习一下中脑区域各个结构的毗邻关系吧。
(相关资料图)
67岁女性,既往高血压,由于突发左腿麻木而就诊。神经学评估显示,患者左侧膝关节以下肢体对轻触觉以及振动和本体感受刺激减退。
患者接受了脑MRI检查(图1),显示右侧内侧丘系的新鲜局部缺血灶。在脑桥中部水平,内侧丘系区域呈水平状,其中外侧部分与下肢的躯体表现相对应。
图1 MRI显示脑桥中部水平右侧被盖区的高信号腔隙性脑梗死灶
无独有偶,另一名58岁女性在短暂小憩后出现右脸、颈部、手臂、躯干和腿部的麻木。神经系统检查中,除了右腿有轻微的振动觉减退,其他无显著异常。本例患者的MRI弥散加权成像(DWI)显示左侧脑桥被盖部脑梗死,累及内侧丘系(图2)。
图2 DWI显示左侧脑桥被盖部脑梗死,内侧丘系受累
解剖位置详解纯感觉性卒中是腔隙综合征的一种表现,通常由丘脑梗死引起。这种特殊的综合征的两大特点主要是:a. 纯粹的临床感觉(精细触觉、振动觉)缺陷;b. 针刺觉和痛温觉保留。
然而,脑桥病变同样与纯感觉性卒中相关,与丘脑的腔隙性脑梗死不同,脑桥中部的丘系卒中同样是纯感觉性卒中的一个特殊原因。
图3是第1例患者梗死灶位置的示意图,梗死灶位于前文所述的内侧丘系(绿色区域),而脊髓丘脑束未受累(红色区域),定位于一个更加靠侧后方的位置。
图3 第1例患者脑梗死位置示意图
图4为第2例患者的病灶示意图,红色区域示内侧丘系,黄色区域示脊髓丘脑束。
图4 第2例患者脑梗死位置示意图
知识链接:纯感觉性卒中纯感觉性卒中仅发生偏身感觉异常和/或感觉减退,不伴有肢体无力、眩晕、偏盲、构音障碍失用和记忆丧失等卒中症状。感觉障碍呈偏身性或局限性分布,可仅累及面部、上肢或下肢等。
患者发病过程可急可缓,发病开始常有手和/或足或者面部麻木,多迅速发展到同侧身体其他部位。麻木症状可呈持续性或以短暂性脑缺血发作(TIA)形式出现,少数病例有TIA前驱症状,继而发展为持续麻木。
纯感觉性卒中患者的CT和MRI扫描可见丘脑外侧、内囊区、内囊后肢、放射冠、桥脑被盖、中脑背外侧腔隙性梗死或小出血。资料表明,纯感觉性卒中的病变虽多见于丘脑,但亦可见于脑干至大脑皮层感觉传导通路的其他部分。纯感觉性卒中不是丘脑腔隙性梗死的特有表现,凡是小灶性病变累及躯体感觉系统的各不同部位,均可引起纯感觉性卒中。
患者的感觉障碍类型和感觉系统受累的局部解剖结构有关。内囊后肢中后部外侧上行的脊髓丘脑束受累,而内囊后肢后内侧上行的内侧丘系未受累,则只有偏身性或局限性浅感觉障碍;只累及脊髓丘脑束,可呈偏身性和局限性浅感觉障碍;只累及一侧内侧丘系可呈局限性深感觉障碍。
纯感觉性卒中的成因主要是高血压和动脉硬化。凡具有纯感觉性卒中临床特征者,应作影像学检查以尽可能明确病变性质和部位,治疗依其病变性质而定。根据以往研究数据,大多数病例预后良好。
参考文献:
[1] Carota A, Knoepfli A S, Bogousslavsky J. Pure lemniscal sensory stroke[J]. Neurology Clinical Practice, 2017, 7(4):e35-e36.
[2] Numao A, Suzuki K, Iwanami H, et al. Pure sensory stroke due to pontine tegmentum infarction.[J]. Internal Medicine, 2011, 50(17):1865.
[3] 杨益阶, 董红娟. 纯感觉性卒中[J]. 中风与神经疾病, 1995(3):156-157.
标签:
01-25 10:53:32
11-25 15:12:37
12-04 14:30:57
12-04 14:30:56
12-04 14:30:55
12-04 14:30:55